![]() |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研究员(特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百人计划”学科骨干人才(B类);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国际卓越研究奖学金(iMQRES)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24年01月08日
学科 : 地球物理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办公地点 : 武汉市洪山区左岭街道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联系方式 : shucheng.wu@cug.edu.cn
Email :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箱 :
邮编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吴树成【Research Gate|Google Scholar|英文主页】,出生于1990年5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第十四批“地大百人计划”(“地大学者”学科骨干人才B类)。2009-2013年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于2019年4月获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1月入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入“岩石圈演化与效应”研究团队。
主要从事地震层析成像与壳幔结构研究,围绕活动板块边界变形、岩石圈构造与演化、火山结构与成因以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等科学问题,利用体波、面波和背景噪声等多种地震信号,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壳幔地震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模型,结合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动力学模拟以及矿床学等,实现对地下圈层结构精细刻画与定量解释。相关成果发表论文19篇,且均发表在PNAS、Geology、EPSL、GRL、JGR-Solid Earth等地学主流学术期刊上。
招生专业
地球物理学(0708)固体地球物理学方向
欢迎对地震学感兴趣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加入课题组
请邮件与本人联系(shucheng.wu@cug.edu.cn)或到办公室(未来城校区崇实楼410)详聊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斜向俯冲系统的近震双差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2025.01-2028.12,在研,主持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2024.01-2028.12,在研,主持
3.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弧下结构与斑岩成矿深部驱动机制,2024.05-2025.12,在研,主持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地幔物质组成、循环过程与Cr-PGE-Ni聚散规律,2023.12-2028.11,在研,课题骨干
5.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岩石圈四维结构与成矿物质深部通道的关联机制,2022.05-2024.12年,在研,参与
研究兴趣与方向
1. 活动板块边界区域圈层动力学耦合机制
2. 陆内造山活动动力学机制
3. 板内火山壳幔岩浆系统分布与演化规律
4. 岩石圈演化与大陆生长机制
5. 成矿动力学背景与机制
国际合作
课题组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童平(Ping Tong)教授团队、澳大利亚澳洲国立大学姜承鑫(Chengxin Jiang)研究员团队、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William L. Griffin与Suzanne Y. O'Reilly教授团队,荷兰特文特大学Juan C. Afonso教授团队,保持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
代表论文
完整论文列表可访问 Research Gate 或 Google Scholar 获取
1. Wu, S., Yang, Y., Xu, Y., Afonso, J. C., and Zhang, A., 2023, A Fossil Oceanic Lithosphere Preserved inside a Continent: Geology, v. 51, no. 2, p. 204–208. (Nature Index 期刊, 中科院 Top)
2. Wu, S., Chen J., and Tong, P., 2025, Seismic Azimuthal Anisotropy of New Zealand revealed by Adjoint-state Traveltime Tomograph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v. 660, p. 119362. (Nature Index 期刊, 中科院 Top)
3. Wu, S., Yao, J., Wei, S., Hubbard, J., Wang, Y., Min Htwe, Y. M., Thant, M., Wang, X., Wang, K., Liu, T., Liu, Q., and Tong, P., 2021, New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and Geodynamics of the Indo-Burma Subduction Zone from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v. 562, p. 116856. (Nature Index 期刊, 中科院 Top)
4. Wu, S., Jiang, C., Schulte‐Pelkum, V., and Tong, P., 2022, Complex Patterns of Past and Ongoing Crustal Deformatio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Revealed by Seismic Azimuthal Anisotrop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 49, no. 15, p. e2022GL100233. (Nature Index 期刊, 中科院 Top)
5. Wu, S., Huang, R., Xu, Y., Yang, Y., Jiang, X., and Zhu, L., 2018, Seismological Evidence for a Remnant Oceanic Slab in the Western Junggar,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v. 123, no. 5, p. 4157-4170. (Nature Index 期刊, 中科院 Top)
野外工作
野外观测是地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你热爱探索不同的风景,欢迎加入我们!
1. 东、西华夏密集台阵(福建南平、宁德、福州,2025)
指导学生
1. 朱传明,博士研究生,2023–今,地球科学学院,第二责任导师,课题:东华夏白垩纪低氧花岗岩成因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