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无
其他任职 : 无
性别 : 男
出生年月 : 1990年02月02日
毕业院校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环境学院
入职时间 : 2017年07月02日
学科 : 大气科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科教四楼412
联系方式 : 手机:
Email :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通讯/办公地址 :
移动电话 :
邮箱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刘博,气象学博士,副教授。
201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气象学博士学位,师从周天军研究员。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现海洋与大气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
教学方面:自入职以来,连续六年担任核心课程《天气学》(64学时)的主讲教师,连续三年教学质量评价位于全院前11%,一次获本科生院教学奖励。同时参与《气候学》、《专业技术培训》(气象资料可视化)、《高等天气学》等的教学工作。
科研方面:自入职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题1项(参与、责任经费5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主持,责任经费24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责任经费50万)、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主持,责任经费20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责任经费8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项(责任经费20万)等。
学生培养方面(目前指导3名研究生):
陈佳琦:本科毕业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研二在读,围绕“极端降水的模拟偏差特征和机理”,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李骁锐: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二在读,围绕“极端降水的模拟偏差特征和机理”,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马雯澜(与张仲石教授联合指导):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一在读,围绕“东亚降水的水汽输送”,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已毕业研究生(4名)
张琦蓓(2023年6月毕业,目前在湖州市气象局工作):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围绕“CMIP6多模式模拟的南大洋暖海温偏差及机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论文。获得202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Zhang, Q., Liu, B.*, Li, S., Zhou, T. (2023). Understanding Models'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Bias in Mean State: From CMIP5 to CMIP6.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0. e2022GL100888.
车金凝(与任国玉教授、陈蕾副教授联合指导,2023年6月毕业,目前在中央气象台工作):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台风对中国三大主雨带降水水汽输送的影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tmospheric Research发表论文;围绕“影响寒潮冷气团演变的物理过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发表论文。获得2023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2024年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大标兵研究生”。
Che, J., Liu, B.*, Chen, L., Ren, G., Zhou, T. (2023). Typhoon-related changes in moisture pathways and sources for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three major rainy seasons. Atmospheric Research, 292, 106871.
Che, J., Liu, B.*, Li, S*, You, C., Hartig, K., Chen, L. (2023).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processes in the evolution of a cold air outbreak over China in later November 2022 from a Lagrangian perspective.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14(5), 681-690.
张思晗(2023年6月毕业,目前在中国海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四川盆地暖季降水水汽来源的年际变化特征”,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ydrology发表论文;围绕“河南暴雨的最优环流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论文。获得202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校级优秀毕业生。
Zhang, S., Chen, Y., Luo, Y., Liu, B.*, Ren, G., Zhou, T., Martinez-Villalobos, C., & Chang, M. (2022). Revealing the Circulation Pattern Most Conducive to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Henan Province of North Chin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9, e2022GL098034.
Zhang, S., Liu, B.*, Ren, G., Zhou, T., Jiang, C., Li, S., & Su, B. (2021). Moisture sources and paths associated with warm-seas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ichuan Basin in southwestern China: Climatolog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Journal of Hydrology, 603, 127019.
常美玉(2022年6月毕业,目前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围绕“变暖背景下中国地区的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机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limate发表论文;围绕“全球陆地季风区极端降水的未来预估特征及机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limate发表论文。获得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校级优秀毕业生。
Chang, M., Liu, B.*, Wang, B., Martinez-Villalobos, C., Ren, G., & Zhou, T. (2022). Understanding future increases in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global land monsoon regions. Journal of Climate, 35(6), 1839-1851.
Chang, M., Liu, B.*, Martinez-Villalobos, C., Ren, G., Li, S., & Zhou, T. (2020). Changes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accumulations during the warm season over continental China. Journal of Climate, 33(24), 10799-10811.
目前主要感兴趣的方向包括:
(1)极端降水的演变及机制:极端降水往往与灾害相联系,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背景之下,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极端降水事件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因此,研究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并从环流、水汽等变化来理解相关机制,对预估极端降水的变化,并采取适应性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主要关注东亚地区和全球陆地季风区的极端降水变化。
(2)模式偏差来源分析:尽管过去几十年来,气候模式获得很大发展,但自CMIP3至CMIP6,模式仍存在显著的气候态模拟偏差,例如气候态海温模拟偏差(南大洋的暖海温偏差、海洋上升流区的暖海温偏差、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冷海温偏差等)、极端降水的模拟偏差等,如何理解并减小这种偏差对预估未来气候有重要意义。
(3)古气候模拟与重建:理解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可极大地促进我们理解和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当前的气候模式模拟的温度、降水等与基于孢粉、石笋等重建的结果仍存在许多差异,例如趋势相反,或者振幅不一致等。我们主要关注末次冰盛期、全新世中期模拟与重建的地表温度差异及相关原因。理解模式与重建差异的原因,无论是对重建资料的提高,还是模式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对气候变化等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和朋友联系我!
Email : boliu@cug.edu.cn
QQ : 807226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