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出生年月 : 1991年05月24日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质学
办公地点 : 未来城校区-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B210
联系方式 : yghuang@cug.edu.cn或者yg-huang@foxmail.com
Email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个人简介:
于2018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二叠纪-三叠纪古生物学、计算模拟古生态学、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方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野外工作区域遍及华南、华北、青海、新疆、印度克什米尔和非洲马达加斯加;以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包括Current Biology、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Geology的3篇NI论文,有3篇一作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文章,成果被NG、NC等期刊论文正面引用。SCI总引932次,单篇最高引用117次(截至2024.9)。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获得美国NSF项目全额博士后资助, 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受邀在日本古生物学会 2018 年年会上作大会特邀报告,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22年)”;《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编委,《Journal of Earth Science》、《沉积与特提斯地质》青年编委;中国古生物学会-生物沉积学分会副秘书长。
教育经历:
2013.09—2018.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博连读
2009.09—2013.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学(基地班)/本科
工作经历:
2024.03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球科学二处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与沉积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2019.06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19.09—2020.09,博士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美国加州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国际交流:
2019年9月-2020年9月,美国加州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开展博士后研究,合作者Peter Roopnarine教授。
2018年6月,访问日本东北大学Kunio Kaiho教授实验室,并参加2018年日本古生物学会年会。
2016年9-12月,赴美国加州科学院Peter Roopnarine教授处进行联合培养,学习古群落数据模拟。
2015年11月以及2016年8月,获得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630项目学生旅行奖励,访问安塔那那利佛大学Armand RASOAMIARAMANANA教授实验室,参加在马达加斯加举行的野外地质现场研讨会,并协助组织研讨会。
2015年7月,访问奥地利格拉茨大学Werner Piller教授实验室,并参加第二届国际地层学会议。
2014年11月,获得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630项目学生旅行奖励,访问查谟大学Ghulam Bhat教授实验室,参加在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举行的野外地质现场研讨会。
研究方向:
l 计算古生物学与大数据应用:关注深时生物多样性、化石功能群和食物网的生态模拟计算以及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强调新型知识图谱的建立和大数据的获取
l 深时生态系统与环境演化:重点关注二叠纪和三叠纪期间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过程,强调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行为对极端环境(缺氧、高温)的被动适应和主动变革策略
教学:
英文《古生物学与地史学》课程,地学院国际菁英班本科生必修课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377205,中-晚二叠世之交火山活动与环境变化,2024-2027年,主持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22YFF0802900,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轨道尺度海洋脱氧的时空演化,2022-2027年,骨干
3.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23111,华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古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结构变化研究,2022-2024年,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902315,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海洋古氧相的时空演化:来自草莓状黄铁矿的证据,2020-2022年,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特提斯地球动力学”重点项目,920552,环古特提斯洋地区中二叠世至晚三叠世极端气候境和火山作用及其生物响应驱动机制, 2021-2024年,参与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00537,华南地区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过程的定量评价和环境制约机制,2020-2024年,参与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41772007,华南二叠纪至三叠纪海洋无脊椎动物之间捕食作用与共生关系的演化过程与模式,2018-2021年,参与
学术论文和学术会议: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
1. Huang, Y.G., Chen, Z.-Q., Roopnarine, P.D., Benton, M.J., Zhao, L.S., Feng, X.Q., Li, Z.H., The stability and collapse of marine ecosystems during the Permian-Triassic crisis. 2023. Current Biology 33, 1-12. (Cell子刊,Nature Index期刊)
2. Huang, Y.G., Chen, Z.-Q., Roopnarine, P.D., Benton, M.J., Yang, W., Liu, J., Zhao, L.S., Li, Z.H., Guo, Z. 2021. Ecological dynamics of terrestrial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across three mid-Phanerozoic mass extinctions from northwest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88, 20210148. (Nature Index期刊)
3. Huang, Y.G., Chen, Z.-Q., Wignall, P.B., Grasby, S.E., Zhao, L.S., Wang, X.D., Kaiho, K. 2019. Biotic responses to volatile volcanism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es over Guadalupian-Lopingian (Permian) transition. Geology 47, 175-178. (Nature Index期刊,ESI top1%高被引)
4. Huang, Y.G., Chen, Z.-Q., Wignall, P.B., Zhao, L.S., 2017. Latest Permian to Middle Triassic redox condition variations in ramp settings, South China: Pyrite framboid evidenc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29, 229-243. (ESI top1%高被引)
5. Huang, Y.G., Chen, Z.-Q., Algeo, T.J., Zhao, L.S., Baud, A., Bhat, G.M., Zhang, L., Guo, Z., 2019. Two-stage marine anoxia and biotic response during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in Kashmir, northern India: pyrite framboid evidence.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172, 124-139. (ESI top1%高被引)
6. Huang, Y.G., Chen, Z.-Q., Zhao, L.S., Stanley, G.D., Yan, J.X., Yu, P., Yang, W.R., Huang, J.H., 2019 Restoration of reef ecosystems following the 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 mass extinction: Evidence from the Laibin area, South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519, 8-22.
7. Huang, Y.G., Chen, Z.-Q., Wu, S.Q., Feng, X.Q., 2022.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stromatolites from Southwest China: Biogeological fea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variations of filament size and diversity of Triassic cyanobacteri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601, 1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