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最后更新时间 : ..

  • 白永亮 ( 教授 )

    的个人主页 http://grzy.cug.edu.cn/baiyongliang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白永亮,男,1972 年1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凉城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共湖北省委改革智库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兼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创新专委会副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兼长江经济带专委会副主任,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本、硕、博分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04年10月——2005年7月北京语言大学出国留学部学习意大利语;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意大利博科尼(University of Bocconi)大学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IEFE)访问学者。2009年3月——8月,新西兰坎特布雷(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商务与经济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绿色金融、世界经济。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包括: 

1、交割制度对焦煤、焦炭期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大商所焦煤、焦炭期货价格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研究项目(2025.01-2026.12)

2、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全域协同研究,武汉市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2023.42024.12

3、江西省优质地下水资源价值实现研究,江西省自然资源储备与保障中心。(2022.52024.12。 

4、数字经济驱动城市群协同创新:区域逻辑与空间效应,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监测与分析软科学研究基地2022年开放基金项目.(2022.6—2022.12

5、湖北全域协同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研究湖北省委改革办智库项目。(2021.6—2022.12

6、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研究,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监测与分析软科学研究基2020年开放基金项目.(2020.6—2020.12) 

7、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的区域空间协同推进研究,湖北省委改革智库——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2018年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018年6月-12月)

8、湖北省县市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7年4月-12月)

9、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的要素集聚功能研究,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6.7.1——2019.12.31 (16GLB199)

10、湖北省科技创新的绿色驱动机制与路径研究,2016年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科技厅,(2016年4月——12月)。

11、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湖北省水利厅,(2016年1月——6月)。 

12、湖北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研究(SWSZK2015Z10),湖北省委改革智库——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2015年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015.5——2016.5) 

13、湖北省创新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HBQY2015Z02),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监测与分析软科学研究基地2015年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015.5——2016.12) 

14、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研究,2015 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 (2015.1—2016.12)。
15、基于空间多中心与经济一体化的“中三角”战略研究,2014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6、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CUGW090209),中国地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项目(2009—2012)。
17、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环境制度创新与政策研究(2009A001),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2009—2012)。
18、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岸坡形态与社会经济调查分析。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 水资源保护研究所委托项目(2011—2012)。
19、武汉城市圈环保政策体制改革研究。 2009 年武汉市社科基金(2009—2011)。
20、襄樊市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襄樊市国土资源局委托项目( 2007-2009)。
21、基于生态经济学的意大利水资源政策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6—2008)。
22、转型期我国能源产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研究,湖北省教育厅“十五”第三 批项目(2004—2006)。
23、新型工业化条件下资源环境制度安排与监管体系重构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2004—2006)。
24、2003 湖北省矿产资源发展报告,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项目 (2003—2004)。


【发表论文】  

1白永亮, 王能飞, 黄鹏, . 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价值实现的机制与实践[J]. 资源科学, 2025, 47(3): 647-659.

2、白永亮、范继宁、赖印强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全域空间动态跃迁与局部 空间驱动差异[J].《开发研究》,202402:100112. 

3 Zhao, C., Bai, Y. & Guo, D. (2023). How does the opening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affect the spatial mismatch of haze pol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30, 88387–88405. (JCR: Q1) 

4、赵春晓,白永亮.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空间联系的机理 再识别与效应新发现:从互动见融合[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325(04):141-152. (CSSCI,已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 2023 年第 12 期全文转载

5、赵春晓,白永亮.制造业空间网络资源配置的高维架构与溢出效应[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1):156-171.  

6、白永亮,赵春晓. “双循环背景下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功能评价与空间 组织方向[J].《区域经济评论》, 202303:127-136.

7、白永亮,康振楠.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联系网络及其协调发展空间效应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2) : 16-32 

8Shanshan Chen· Yongliang Bai. Green finance, the lowcarbon energy  tran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vidence from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1356-023-28196-3 (JCR: Q1)

9、白永亮,郭丹霞,赖印强.推动空间竞合的区域高质量发展双碳 制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205):47-57.

10、石磊,白永亮.要素集聚扩散、空间网络演变与城市功能定位——来自 长江经济带 108 个城市数据的经验证据[J《区域经济评论》,202203): 107-117.

11、白永亮,汪建,赵立军,王琳琳.科技资源、交易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 —2011 —2018 年湖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华中师范大学(自然科学 版)》,2021.05.

12、白永亮,郑悠.水源区生态补偿政策改进:标准提高、过程交互与农户生计 ——丹江口牛河林区生态补偿农户满意度调查《华中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2020.04. 

13、白永亮,赵春晓.《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经济工具:湖北省绿色与创新 要素匹配的格局演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 

14、白永亮,程奥星,成金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意愿——5 个国家级 试点城市的 1379 份问卷调查[J].资源科学, 2019,08. 

15、白永亮,陈楚运.长江经济带空间网络结构重塑:交通与信息的功能差异 与联合作用,《华中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19.05. 

16、白永亮,杨扬.长江经济带城市制造业集聚的空间外部性:识别与应用,《重 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17、白永亮,石磊.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测度、路径识别与 协同放大,《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18、白永亮,石磊,党彦龙.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基于 31 个城  18 个行业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检验,《经济地理》,2016.11.

19、赵秀清,白永平,白永亮.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发展研究》2016.12CSSCI

20白永亮,郭珊,孙涵.大气污染的空间关联与区域间防控协作——基于全国288地市工业SO2污染数据的空间统计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CSSCI 

21白永亮,石磊.美国水污染治理的模式选择、政策过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人民珠江》,2016.04.

22白永亮,郭珊.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沿线城市比较,《改革》,2015.01.(CSSCI)

23白永亮,高璐.水政策的整体性制度构架:新加坡水管理的经验与启示,《甘肃社会科学》,2015.01.(CSSCI)

24白永亮,党彦龙.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作用机理与空间结构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4.11.(CSSCI)
25党彦龙,白永亮.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辐射范围和空间结构研究,《开发研究》,2014.05.(北大核心)
26、白永亮,党彦龙.基于3D框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04.(核心期刊)
27、白永亮,袁俊平.武汉城市圈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框架设计、政策选择与工具组合,《特区经济》,2014.02.(北大核心)
28、白永亮,党彦龙,杨树旺.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研究 ——基于鄂湘 赣皖四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差异的比较分析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1. (CSSCI)
29、白永亮,王瑶.FDI、研发投入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基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经验分析,《特区经济》,2013.7.(北大核心)
30、黄万华,白永亮,程启智.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资源产权约束与区域环境质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02 期.(CSSCI)
31、黄万华,白永亮,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环境质量文献综述,《经济论坛》,2012 年 11 期.(核心期刊)
32、白永亮.区域环保合作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武汉城市圈环保合作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2.(CSSCI)
33、白永亮 .基于我国能源政策变迁视角的低碳政策取向研究,《前 沿》2011.19.(北大核心)
34、白永亮,党东宁,边家文.城市水价上涨与居民承受能力. 《财贸经济》,2011.8(CSSCI)
35、黄万华,白永亮. 基于区域经济竞争优化环境治理绩效的府际环境合作机制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2011 年 4 期.(CSSCI)
36、白永亮,张浅,刘志高. 中国公路超载超限治理的制度演化经济学分析。《北方经济》,2010 年 10 期.(一般核心)
37、白永亮,党东宁.基于居民支付意愿的武汉市水价政策调查研究,Advance in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Research . October,2010.Wuhan,China.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USA,2010.(ISTP 检索)
38、白永亮,高丽,吴磊,谭东明.欧盟水政策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资源环境经济学进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年9月第1版.
39、黄万华,白永亮.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支持环保产业财政政策效果的博弈分析.《统计与决策》,2010.21.(CSSCI)
40、白永亮,吴磊,李立青,高丽.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 年 12 期.(一般核心)
41、吴磊,白永亮.矿业资源规划对矿产品价格机制影响的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3).(CSSCI)
42、白永亮.我国公路超载超限的经济学解释及长效治理机制构建,《中国软科学》,2006.10.(CSSCI)
43、陈军,成金华,白永亮.能源消费背景下中国的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管理学报》,2008.4.(CSSCI)
44、白永亮 中国转型期腐败的经济政治分析和制度安排,《当代经济》,2006 年 第 6 期。
45、白永亮,王来峰 湖北省矿产资源发展报告(2003),《经济研究参考》,2004.77 L-3.(北大核心)
46、白永亮.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理论月刊》,2004.2. (北大核心)
47、张锦高,白永亮.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对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分析,《理论月刊》,2003.12.(北大核心)
48、白永亮、严岩、饶早林、刘宇青.黄冈市矿业经济布局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2.(核心期刊)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实务》《国际经济学》《经济学科导论》《资源环境与贸易专题》 

硕士生课程:《区域经济学专题》 《金融衍生工具》

博士生课程:《区域与产业经济学前沿》

 

教育经历
  •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世界经济       博士研究生       经济学博士学位

  • [2]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硕士研究生毕业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       大学本科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      教授      在职

社会兼职
  • [1]

    湖北省委改革智库-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办公室副主任

  • [2]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兼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3]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兼区域创新专委会副主任

  • [4]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 [5]

    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 [1] 区域经济学
  • [2] 资源环境经济
  • [3] 金融
  • [4] 世界经济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
  • [1] 邮编 :
  • [2] 传真 :
  • [3] 通讯/办公地址 :
  • [4] 办公室电话 :
  • [5] 移动电话 :
  • [6] 邮箱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