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徐耀明,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及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分别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现工作于资源学院资源科学与工程系,担任系副主任,协调本科教学工作。科研方向为岩浆作用及热液矿床,主要包括岩浆岩成因及成矿潜力、含矿热液性质及矿质迁移富集机制、热液矿床演化过程及成矿规律等内容。取得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南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的铜、锡、钴、锑等战略性关键金属矿床有关的成矿岩体识别、成岩成矿时代限定、成矿物质和流体起源、成矿元素活化-运移-沉淀的地质过程等方面,以第二完成人荣获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赣西北和鄂东南资源基地铜金钨锡多金属成矿理论与找矿勘查突破》。同时负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紧缺战略矿产资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ESCAN TIMA G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JEOL JCM-7000)的管理、维护及技术开发等工作,依托上述设备开展的《矿精粉树脂靶研究分析方法》被学校评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优秀案例。获得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获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师教学水平建档优秀和教学质量评价前10%奖励,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30余人,大多进入地质矿产行业的顶尖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勘查及仪器开发等专业工作,或在本校及其它双一流高校深造。

【教学课程】
《流体包裹体》 32学时 必修/选修 长期主讲,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该方法研究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的能力。
《实验室科研训练》 2周 必修 多位教师合上,为第一责任人,锻炼学生运用大型仪器的能力,从具体对象出发拔高矿床研究水平。
《矿床学》 56学时 必修 曾合上并承担该门课程约130名同学实习课的教学任务。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 2周 必修 带班教师,结合普通地质学基础,建立对地质的直观感性认识,培养基本的地质思维方式。
《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 4周 必修 带班教师,使学生具备野外定点、路线记录、测量剖面、区域填图等全面扎实的野外地质功底。
《秭归地质实践教学》 2周 必修 带班教师,着重认识并理解南方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
《大冶矿产地质与勘查实习》 3周 必修 带班教师,培养学生岩矿鉴定、矿山地质、勘查工程编录等全方位的一线工作能力。

【教学项目】
主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流体包裹体教程》 教材建设
主持 校级A类 熔融包裹体在流体地质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实验方法研究
骨干 数智赋能专业建设项目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数智化建设与实践
参与 本科教学工程课程与教材建设项目 《流体包裹体》 MOOC课程建设
参与 校级B类 宝石学专业地质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研究以秭归地质实践为例
【教学论文】
徐耀明. 2021.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包裹体课程教研有关的网络资源及信息平台.

【科研课题】
主持 某重点专项某类课题 某成矿带某某成矿系统研究 某年-某年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钴在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中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以鄂东南矿集区为例 2025-2028
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热液型矿床钴成矿作用与找矿勘查 下设专题 2022-2026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赣西北彭山矿田层控型锡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过程与成因研究 2020-2023
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长江中下游、钦杭成矿带典型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与时空演化 下设专题 2016-2020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九瑞矿集区仙姑台斑岩型铜金矿床岩浆岩成岩条件与成矿机制研究 2016-2018
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 湖北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热液氧逸度与成矿关系研究 2015-2017
主持 中央高校新青年教师基金 江西九瑞矿集区第三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5-2016
骨干 企事业单位地勘基金项目 江南造山带赣西北段锑矿床成因模式研究与靶区预测 2025-2026
骨干 企事业单位地勘基金项目 新能源电池关键金属钴的赋存状态、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查:以山西中条山重点勘查区为例 2023-2024
骨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高温过程中重稀土元素富集与成矿机理探究:以秦岭-大别造山带为例 2021-2025
骨干 中国地调局深部资源项目 江西省尖峰坡地区深部资源调查子项目设计 2018-2019
骨干 中国地调局深部资源项目 鄂东南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与钨铜成矿规律研究 2017-2019
骨干 中国地调局整装勘查项目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鸡冠咀铜铁金矿田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研究 2014-2016
骨干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江西九瑞矿集区控矿地层和岩体三维探测与找矿预测研究 2011-2015
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桂北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2019-2022
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赣杭构造带大洲铀矿田REE矿化机制及其与U成矿耦合关系研究 2018-2021
参加 企事业单位地勘基金项目 鄂西走马地区大塘坡组岩相古地理环境与锰成矿模式研究 2019-2020
参加 中国地调局深部调查项目 新-黄断裂带新城-殷店段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2017-2018
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赣北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2014-2017
参加 中国地调局潜力评价项目 山西省北部矿集区潜力评价 2015-2016
参加 国家危机矿山项目 危机矿山主要类型金属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 2010-2012

【学术论文】
Yao-Ming Xu, Shao-Yong Jiang*. 2024.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 Geochemical transition from Cretaceous island arc basalt-like to oceanic island basalt-like basaltic rocks in the Jiurui district of the Yangtze Block, South China.
Yao-Ming Xu, Shao-Yong Jiang*, Jia-Xiang Zhu. 2021. Ore Geology Reviews.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large porphyry Cu deposits: A case study from the Jiurui ore district of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using in situ zircon and apatite chemistry from syn-mineralization intrusions.
Bakaramoko Samake, Yao-Ming Xu*, Shao-Yong Jiang*. 2018.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Oxygen fugacit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estimation from mineral chemistry of the granodiorite porphyry from the Jilongshan Au-Cu deposit and the Baiguoshu prospecting area in SE Hubei Province: A guide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Yao-Ming Xu, Shao-Yong Jiang*. 2017. Terra Nova. In-situ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and Sr–Pb isotopes of K-feldspars from Tongshankou Cu–Mo deposit, SE Hubei Province, China: Insights into early potassic alteration of the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system.
Yao-Ming Xu, Shao-Yong Jiang*, Zhi-Yong Zhu, Wei Zhou. 2015. Ore Geology Reviews. Mineral chemistry and H-O-S-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karn type copper deposits in the Jiurui district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Eastern China.
Yao-Ming Xu, Shao-Yong Jiang*, Zhi-Yong Zhu, Shui-Yuan Yang, Wei Zhou. 2014. Lithos. Petrogenesis of Late Mesozoic Granitoids and Coeval Mafic Rocks from the Jiurui Mineralization Distric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Mineralization Belt, Eastern China: Geochemical and Sr-Nd-Pb-Hf Isotopic Evidence.
Suo-Fei Xiong, Shao-Yong Jiang, Zuo-Hao Chen, ZhaoJian-Xin, Ying Ma, Di Zhang, Zhen-Peng Duan, Pan-Pan Niu, Yao-Ming Xu. 2022. GSA Bulletin. A Mississippi Valley–type Zn-Pb mineralizing system in South China constrained by in situ U-Pb dating of carbonates and barite and in situ S-Sr-Pb isotopes.
徐耀明, 蒋少涌*, 吾木提汗·赛肯, 张伟鑫, 尹振, 肖述刚. 2025. 岩石学报. 云南兰坪白秧坪铜钴矿床成矿元素赋存状态及其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
钟浩, 徐耀明*, 肖炬炜, 孔凡斌. 2024. 地球科学. 赣西北城门山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的形成时代、物理化学条件及演化过程.
徐耀明, 蒋少涌*, 朱志勇, 周巍. 2017. 岩石学报. 江西九瑞坳下地区矽卡岩的矿物化学、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潜力探讨.
徐耀明, 蒋少涌*,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明志, 熊永根. 2013. 岩石学报. 江西九瑞矿集区成矿与未成矿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特征的异同及地质意义.
徐耀明, 蒋少涌*,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明志. 2012. 岩石学报. 九瑞矿集区山上湾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张东, 徐耀明, 蒋少涌. 2023. 第十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赣西北彭山矿集区层控型锡矿床成矿年代学及成矿机制研究.
朱志勇*, 徐耀明, 周巍. 2020. 地球学报. 高温高压法合成金刚石微区原位碳同位素及阴极发光特征.
钟浩*, 徐耀明, 高任, 董宜勇, 张磊. 2016. 江西省地质学会论文汇编集. 江西九瑞矿集区白杨畈铅锌银矿床硫化物硫铅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
杨照耀*, 徐耀明, 朱志勇, 周巍, 柏成. 2015. 岩石学报. 江西九瑞矿集区南港成矿远景区煌斑岩中辉石矿物成分特征与岩浆演化过程.
蒋少涌*, 徐耀明,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岩. 2013. 岩石学报. 九瑞矿集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其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研究.
蒋少涌*, 徐耀明, 周巍, 朱志勇, 孔凡斌, 孙岩. 2012. 岩石学报. 江西九瑞矿集区硅质断裂磨砾岩带的厘定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蒋少涌*, 段登飞, 徐耀明, Samake Bakaramoko, 李正汉. 2019. 岩石学报. 长江中下游地区鄂东南和九瑞矿集区成矿岩体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陈子琪, 蒋少涌*, 徐耀明, 朱志勇, 周巍. 2015. 岩石学报. 江西九瑞矿集区第三纪火山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周巍, 蒋少涌*, 徐耀明, 朱志勇, 熊永根, 边立曾. 2013. 岩石学报. 九瑞矿集区志留纪西坑组疑源类化石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其地层意义.
孔凡斌, 蒋少涌*, 徐耀明, 朱志勇, 钱汉东, 边立曾. 2012. 岩石学报. 江西武山铜矿床海底喷流与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 控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与矿床地球化学制约.
蒋少涌*, 彭宁俊, 黄兰椿, 徐耀明, 占岗乐, 但小华. 2015. 岩石学报.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李斌, 赵葵东*, 张倩, 徐耀明, 朱志勇. 2015. 岩石学报. 福建紫金山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朱元松*, 熊索菲, 周文俊, 余振东, 徐耀明, 钟波. 2018. 矿产与地质. 赣北尖峰坡锡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模式.
蒋少涌*, 赵葵东, 姜海, 苏慧敏, 熊索菲, 熊伊曲, 徐耀明, 章伟, 朱律运. 2020. 科学通报. 中国钨锡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地质特征与成矿机制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