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性别 : 女
毕业院校 : 华中农业大学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博士
所在单位 : 环境学院
联系方式 : huxueyu@cug.edu.cn
扫描关注
- [21]20.陈威,胡学玉(通讯作者),陆海楠.生物炭输入对土壤本体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环境科学,2015,36(6):2300-2305.
- [22]21.陈威,胡学玉(通讯作者),张阳阳,等.水稻秸秆热解生物炭固碳潜力估算.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11):265-270.
- [23]22.余忠,胡学玉(通讯作者),刘伟,等.武汉市城郊蔬菜种植区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环境科学研究.2014,27(8):881-887.EI
- [24]23.柯跃进,胡学玉(通讯作者),易卿,余忠.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及其CO2释放的影响.环境科学.2014,35(1):93-99.
- [25]24.陆海楠,胡学玉(通讯作者),刘红伟.不同裂解条件对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8):11-14.
- [26]25.胡学玉,易卿,禹红红.土壤生态系统中黑碳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153-158.
- [27]26.禹红红,胡学玉(通讯作者).武汉市郊区设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生态风险.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4):582-585.
- [28]27.胡学玉,殷俊,杨斯.蔬菜作物积累硝酸盐的基因型差异及环境意义.生态学杂志. 2011,30(12):2923-2926.
- [29]28.刘伟,武美燕,胡学玉(通讯作者),艾天成.设施栽培地土壤富营养化及其潜在的环境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5):20-23.
- [30]29.艾天成,武美燕,胡学玉(通讯作者).武汉市郊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累积特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0):1226-1230.
- [31]30.胡学玉,孙宏发,陈德林.铜绿山矿冶废弃地优势植物重金属的积累与迁移.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17(3):436-439.
- [32]31.胡学玉,孙宏发,陈德林.大冶矿区土壤重金属积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态环境(现生态环境学报),2007,16(5):1421-1423.
- [33]32.胡学玉,陈德林,艾天成.鄂东(北)茶园土壤及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25:61-64.
- [34]33.胡学玉,陈德林,艾天成.1990-2003年洪湖水体环境质量演变分析.湿地科学. 2006,4(2):115-120.
- [35]34.胡学玉,张继铭,江洪,杨利,余昭齐. 鄂东(北)茶园土壤物理环境分析.茶叶.2004, 30(3):150-152.
- [36]35.胡学玉,李学垣,谢振翅.不同青菜品种吸锌能力的差异及与根系分泌物的关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234-238.
- [37]36.胡学玉,李学垣,谢振翅. 青菜品种锌效率特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1,34(2):227-231.
- [38]37.胡学玉,李学垣,谢振翅.不同小白菜品种吸收锌能力的差异及原因.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19(6):550-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