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最后更新时间 : ..

  • 刘强 ( 副教授 )

    的个人主页 http://grzy.cug.edu.cn/liuqiang

  •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刘 强,副教授,电子邮箱:liuqiang@cug.edu.cn

教育经历

          2005.9-2009.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2000.9-2003.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1996.9-200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7月-至今,在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教学秘书、教学副主任、系党支部书记,学院分工会主席

   2012.1-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系,副教授

   2006.7-2011.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系,讲 师

   2003.7-2006.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构造教研室,助 教

工作奖励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地学组)

   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石奖教金(青年组)

   2005-2008年,地球科学学院优秀工作者

   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国际交流

        20112月–20122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RSES)访问学者,合作导师:Jörg Hermann 教授

教授课程

   室内讲授:构造地质学/ 解析构造地质学 

   实践教学:周口店/秭归 地质测量实习

教学研究

       徐亚军, 刘强 主编. 2022. 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指导书(ISBN 978-7-5625-5238-3).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杨坤光 主编,刘强、杨宝忠 副主编,《地质学基础》教材,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1年校级教材奖一等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1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构造地质学》教材建设项目,负责人

   刘强,续海金,章军锋,徐亚军. 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地质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地质教育,2021, 4,91-94. 

科研兴趣

    部分熔融与高温高压实验 / 熔融包裹体 / 构造解析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泥质麻粒岩中的纳米花岗岩包裹体:对俯冲陆壳深熔作用与熔体特征的约束(41972063),2020-2023,主持,进行中

   其他省市科研项目,大同盆地重点地区深部高温地热详查专题项目—阳天盆地控热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2021-2023,主持,进行中  

   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山西省原平市城区西南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构造专题),2019,主持,已结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板片-地幔界面熔体-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2015CB856101),2015-2019,参加(排名第4),已结题

   其他省市科研项目,晋祠泉复流工程方案研究(构造专题),2018,主持,已结题

   地调协作项目,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北亚带构造演化的年代学研究,2015- 2016,主持,已结题

   地调协作项目,南雄盆地构造演化与铀富集成矿关系,2016,主持,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别-苏鲁榴辉岩中长英质多晶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部分熔融意义(41272078),2013-2016,主持,已结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陆壳超深俯冲和折返的岩石学记录”子项目(2009CB825003),2009-2013,主持,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多硅白云母超高压榴辉岩脱水熔融实验研究(408020462014),2009-2011,主持,已结题

科研文章

      Liu Q., Liu P., Li X., Zhang J.F. The origin and compositions of melt inclusions in an Al2SiO5-free paragneiss from the Namche Barwa Complex in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 2023, 41(7):879-898.

  樊 燏, 刘 强(通讯作者),任利民.山西太原西山东缘(晋祠-平泉)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1,45(3):463-477.

     Liu Q., Liu F., Li H., Zong K. Remnants of middle Triassic oceanic lithosphere in the western Indus–Tsangpo suture zone, southwestern Tibet. Terra Nova, 2021,33: 109-119.

     Liu Q., Hermann J., Zheng S., Zhang J.F. Evidence for UHP anatexis in the Shuanghe UHP paragneiss from inclusions in clinozoisite, garnet and zircon. 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 2020, 38(2):129-155. 

     李 鑫, 刘 强(通讯作者), 樊燏, 章军锋. 碰撞造山带地壳深熔作用:来自纳米花岗岩包裹体的观测与实验约束 .地球科学,2019,44(12):4152-4156.

 刘 峰, 周 峰, 刘 强(通讯作者), 向树元. 藏南仲巴地体中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43(5):859-871.

 李伟波, 刘 强(通讯作者), 向树元. 藏南仲巴地体北缘石英脉ESR年代学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8, 42:812-821.

 刘 强, 邓玉彪, 向树元, 李华亮. 藏南仲巴地体早奥陶世构造-热事件及其地质意义.地球科学,2017,42:881-890.

    Liu Q., Hermann J., Zhang J.F. Polyphase inclusions in the Shuanghe UHP eclogites formed by subsolidus transformation and incipient melting during exhumation of deeply subducted crust. Lithos, 2013,177: 91–109.

    Liu Q., Wu Y. Dehydration melting of UHP eclogite and paragneiss in the Dabie orogen:Evidence from laboratory experiment to natural observation. Science Bulletin, 2013, 58: 4390-439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