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玉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性别 : 女

毕业院校 : 华中农业大学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博士

所在单位 : 环境学院

联系方式 : huxueyu@cug.edu.cn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胡学玉,女,1963年生,博士,教授。专业背景土壤学,对土壤这一基本生产要素和环境要素有很深刻的认识。主讲本科生课程《土壤污染与防治》和研究生课程《土壤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农产品安全等。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主持或参加了多项与土壤环境功能和区域环境质量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或课题研究,具有清晰的科研思路和创新性思维,获得了一些相应的工作积累。


近几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湖北省典型农区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2019ABA118),2019-2021,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炭施用引起的地表反照率变化对农业土壤呼吸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的影响(41371485),2014-2017,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类型黑碳在土壤中的反应性及其驱动因子(41071159),2011-2013,负责人


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物炭对农村小型污染水源中重金属的去除和固定作用(2014CFA116),2015-2017,负责人


5.湖北省公益性科技研究项目---生物炭钝化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研究与应用(GYS0022)2013-2014,参加人


6.“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郊区环保型特色农业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3“城郊区农产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2008BADA7B03),2008-2010,专题负责人


代表性论文


1.Yangyang ZhangXueyu Hu*Juan Zou,et al. Response of surface albedo and soil carbon dioxide fluxes to biochar amendment in farmlandJ.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18, 1841590-1601.  Corresponding Author.  


2. Hu Xue-Yu. Vasques, G. M. and Grunwald, S. Application of 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a in Modeling of Soil Total Phosphorus. Pedosphere. 23(4): 417–421, 2013.


3.Yiqing, Xueyu Hu*, Jahisiah J. Benoit. Impact of black carbon amendments on the retention capacity of Cadmium in soil. In: Jianming Xu, Jianjun Wu and Yan He(editors): Function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in Changing Environ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Springer, 2012, 559-560. Corresponding Author


4. Xueyu Hu, Lena Q Ma. Biochar serves as a long-term soil carbon pool.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9, S1: 231-232.


5. Xue-Yu HuXue-Yuan Li. Bioavailability of Zn as affected by root-induced changes of pakchoi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Zn efficiencies. J. soil Sediment, 2009, 9(3): 188-193.


6. Saadatullah Malghani, Nivedita Chaterjee, XueYu Hu*, Luo Zhejio.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rofenofos degrading bacterium. J.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1(11): 1591–1597. Corresponding Author .


7. Saadatullah Malghani, Nivedita Chaterjee, Hu Xue Yu*, Luo Zhejio.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fenofos degrading bacteria. Brazil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9, 404: 893-900. Corresponding Author.


8. 张沙沙,刘扬,曹坤坤,黄洋,李成成,郭晓,胡学玉(通讯作者). 生物质炭对富磷镉土壤中磷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427):16-22.


9.胡学玉(通讯作者),陈窈君,张沙沙,. 磁性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水体环境中Cd()的吸附去除作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8,34(19):208-218.


10.邹娟,胡学玉(通讯作者)张阳阳,等.不同地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环境科学,2018391):348-354.


11.邹娟,胡学玉(通讯作者)张阳阳,等.生物炭介导的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 N 2 O 的排放特征.环境科学,201738(5):2093-2101.


12.张阳阳,胡学玉(通讯作者)邹娟,等.生物炭输入对城郊农业区农田地表反照率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环境科学,201738(4):1622-1632.


13.陈窈君,胡学玉(通讯作者)王向前,等. 湖北省农村小型水源地水体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3):153-160.


14.陈窈君,张迪,胡学玉(通讯作者),.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11):9-17.


15.张迪,胡学玉(通讯作者)柯跃进,等.生物炭对城郊农业土壤镉有效性及镉形态的影响.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4):88-94.


16.王向前,胡学玉(通讯作者)陈窈君,等.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对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固定作用.环境工程,2016,(12):32-37.


17.张 迪,胡学玉(通讯作者)殷 俊,等.城郊农业生态系统中茎菜类蔬菜对重金属镉的累积特征及品质表现.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2):188-194


18.张阳阳,胡学玉(通讯作者)余忠,等.Cd 胁迫下城郊农业土壤微生物活性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环境科学研究,201528(6):936-942


19.张阳阳,胡学玉(通讯作者)张迪,等.生物炭对农田地表反照率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环境科学研究,201528(8):1234-1239


20.陈威,胡学玉(通讯作者)张阳阳,等.番茄根区土壤线虫群落变化对生物炭输入的响.生态环境学报,2015,24(6): 998-1003.


21.陈威,胡学玉(通讯作者)陆海楠.生物炭输入对土壤本体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环境科学,201536(6):2300-2305.


22.陈威,胡学玉(通讯作者)张阳阳,等.水稻秸秆热解生物炭固碳潜力估算.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11):265-270.


23.余忠,胡学玉(通讯作者)刘伟,等.武汉市城郊蔬菜种植区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环境科学研究.2014278):881-887.


24.柯跃进,胡学玉(通讯作者)易卿,余忠.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及其CO2释放的影响.环境科学.2014351):93-99.


25.陆海楠,胡学玉(通讯作者),刘红伟.不同裂解条件对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8):11-14.


26.胡学玉(通讯作者),易卿,禹红红.土壤生态系统中黑碳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153-158.


27.禹红红,胡学玉(通讯作者).武汉市郊区设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生态风险.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4):582-585.


28.胡学玉(通讯作者),殷俊,杨斯.蔬菜作物积累硝酸盐的基因型差异及环境意义.生态学杂志. 2011,30(12):2923-2926.


29.刘伟,武美燕,胡学玉通讯作者,艾天成.设施栽培地土壤富营养化及其潜在的环境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5):20-23.


30.艾天成,武美燕,胡学玉通讯作者.武汉市郊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累积特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0:1226-1230.


31.胡学玉通讯作者),孙宏发,陈德林.铜绿山矿冶废弃地优势植物重金属的积累与迁移.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173):436-439.


32.胡学玉通讯作者),孙宏发,陈德林.大冶矿区土壤重金属积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态环境(现生态环境学报),2007165):1421-1423.


33.胡学玉通讯作者,陈德林,艾天成.鄂东()茶园土壤及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2561-64.


34.胡学玉通讯作者,陈德林,艾天成.1990-2003年洪湖水体环境质量演变分析.湿地科学. 200642):115-120.


35.胡学玉,李学垣,谢振翅.不同青菜品种吸锌能力的差异及与根系分泌物的关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234-238.


36.胡学玉,李学垣,谢振翅. 青菜品种锌效率特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1342):227-231.


37.胡学玉,李学垣,谢振翅.不同小白菜品种吸收锌能力的差异及原因.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196):550-553.


著作或教材


1.胡学玉,艾天成,洪军,潘欢迎. 环境土壤学实验与研究方法.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1.


2.吴金水等著.胡学玉(参编).城郊环境保育农业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学术奖励


1.城郊蔬菜健康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8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完成人)

2.蔬菜富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2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 成人

3.植物根系养分(磷)吸收机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及其应用研究(2000年度湖北省科技进   步三等奖,6完成人

4.武汉市郊蔬菜设施栽培土壤盐分调控技术研究(2012年,湖北省武汉市科技局,会议鉴定,2012武科鉴字166号,1完成人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与修复、农产品安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