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贤 (教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工程系主任

曾获荣誉:参与完成国家“973”课题3项,负责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项;完成中石油、中石化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在SCI及E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08-14

毕业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历:研究生(博士后)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资源学院

入职时间:1985-07-07

职务:武汉地质学院资源学院石油系助教

办公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主楼921室

联系方式:13886028852

Email:

   

个人简历

蔡忠贤,男,1963年生,江苏苏州人,教授,现任《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工程系主任,湖北省石油学会理事。

1985年大学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矿产系石油地质专业,后留于石油系任教,1992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资源普查与勘探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资源普查与勘探博士学位,19992002进入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中心博士后流动研究学习二年后返校工作。

工作期间共先后主讲了《碳酸盐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油气层物理学》和《油藏工程基础》三门本科生课程和一门《层序地层学》研究生课程,合讲过《储层地质学》及《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新进展》二门研究生课程。共招收、指导硕士研究生17名,指导工程硕士14名,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3名。

在学术及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上长期以来坚持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围绕碳酸盐岩沉积层序、油气储渗结构及形成机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表征等方面,在我国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南方开展大量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2004年以来先后得到2个国家“973”专题和1个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完成横向项目7项,在研横向项目3项。在缝洞型油藏描述思路和方法以及碳酸盐岩油气输导体系等研究方向上创建了一定特色,发表相关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和专著各1部。并于1992年和1999年分别获得地质矿产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在专业、学科及实验室建设方面,自2002年担任石油工程系副主任以来:

主持完成了211”二期《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子项目》的建设任务;

②2003年参与了完成了油气田开发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同年获批);

③2007年参与了完成了石油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申报工作(同年获批);

④2004-2006作为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协助负责完成了该实验室的建设和验收工作;

⑤2008-2009年,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完成了资源学院学科、学位点建设项目;

⑥ 2008年参与完成了油气田开发工程(二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重新申报工作(该二级学科于当年6月被湖北省重新认定为在鄂中央部委院校(含军事院校)省级重点学科);

⑦2008年参与完成了石油工程本科专业申报“湖北省部委院校本科品牌专业”工作(同年8月被批准立项建设);

⑧2008年参与完成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重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⑨2008年参与完成了《油气藏工程实验室》立项申报和建设工作。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

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XDA14010302,深层油气输导体系类型与演化,2017/06-2021/121400万,在研,主持。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十三五科技专项,顺北油气区深层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模式,2017/06-2019/12500万,在研,参加人员。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横向科研课题,RIPED-2017-JS-198,塔中-巴楚地区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成因及油气成藏过程研究,2017/01-2018/06130万,在研,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支持项目,U156320033,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储层差异演化与油气差异富集机理,2016/01-2019/12295.26万,在研,参与人员。

5.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12CB214804,塔里木盆地构造差异演化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过程,2012/01-2016/08,已结题,第二负责人。

6.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05CB422105,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2005/10-2010/10,已结题,主持。


近五年科研成果:

1.Influence of differential diagenesis on primary depositional signals in limestone-marl alternations: An example from Middle Permian marine successions, South China.495(2018): 139-151

2.Hydrogeomorphologic architecture of epikarst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Lower Ordovician, Tazhong Uplift, Tarim Basin, China.98(2018):146-161

3.Diagenesis and origin of porosity formation of Upper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in northwestern Tazhong condensate field.38(2017):139-158

4.塔中隆起中—下奥陶统岩溶水文地貌条件及控储机制.石油学报(ISSN:0253-2697;CN:11-2128/TE;IF:2.913)

5.塔中隆起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6.塔中隆起西北部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地层识别对比及地质意义.石油学报(ISSN:0253-2697;CN:11-2128/TE;IF:2.913)

7.塔河油田T738井区顺层岩溶储层特征及成因.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8.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海西早期洞穴系统发育模式.古地理学报(ISSN:1671-1505;CN:11-4678/P;IF:1.422)

9.塔中西北部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10.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古水文地貌特征及其对洞穴发育的控制.石油学报(ISSN:0253-2697;CN:11-2128/TE;IF:2.913)

11.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岩溶水文地貌特征及其演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ISSN:0253-9985;CN:11-4820/TE;IF:2.820)

12.塔中地区西北部鹰山组成岩早期岩溶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ISSN:0253-9985;CN:11-4820/TE;IF:2.820)

13.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岩溶古水系识别方法及其特征.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14.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主体区海西早期岩溶台面划分及洞穴层对比.古地理学报(ISSN:1671-1505;CN:11-4678/P;IF:1.422)

15.埕海沙河街组高收缩原油特征及开发对策.海洋石油(ISSN:1008-2336;CN:31-1760/TE;IF:0.263)

16.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变化规律.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ISSN:1673-1409;CN:42-1741/N;IF:0.158)

17.轮古油田中斜坡区奥陶系岩溶洞道线性体密度法预测.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18.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表生岩溶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ISSN:1009-9603;CN:37-1369/TE;IF:2.576)

19.巴楚隆起先巴扎三维区鹰山组岩溶特征及成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ISSN:1009-9603;CN:37-1369/TE;IF:2.576)

20.塔河-轮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史的综合厘定.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ISSN:1674-7240;CN:11-5842/P;IF:1.893)


专著:

  姚光庆, 蔡忠贤. 油气储层地质学原理与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5千字,2005


会议特邀学术报告:

  (1) 蔡忠贤,白云岩化中的化学和流体动力学问题,第二届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勘探理论与技术研讨会,中国,杭州,2016.11.13-11.14

  (2) 蔡忠贤,碳酸盐岩溶地质研究和技术方法新进展,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2016年上半年开发技术交流会,中国,乌鲁木齐,2016.7.25-7.26



教育经历

[1]   1995.9-1999.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石油工程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
能源学院

[2]   1988.9-1992.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石油工程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

[3]   1981.9-1985.6

武汉地质学院  |  资源学院矿产系  |  学士学位  |  学士

工作经历

[1]   2009.10-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资源学院  |  石油工程系教授  |  在职

研究方向

  • [1]   主要研究方向:
    1.碳酸盐岩沉积层序
    2.油气储渗结构表征及形成机理
    3.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和动态分析

  • 联系方式

  • [1]  邮编:

  • [2]  传真:

  • [3]  通讯/办公地址:

  • [4]  办公室电话:

  • [5]  移动电话:

  • [6]  邮箱: